发布日期:2025-11-14 浏览次数:
足彩,体彩,彩票,体育彩票,足球彩票,彩票合买,竞彩,快三,时时彩,六合彩“在难以言喻的悲痛时期,我们全家人的心被无尽的哀伤紧紧包裹。正是你们——无私奉献、心怀大爱的社工,用那双充满温情的手,为我们编织了一份难以忘怀的慰藉。”将“思念熊”玩偶送到麦小姐手中后,东莞市殡仪馆哀伤辅导社工收到了对方发来的感谢短信,顿时心生暖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他们不仅是社区服务的桥梁,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社工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社工服务犹如一盏温柔的灯,不仅照亮前路,更赋予人们前行的勇气。
近年来,东莞福彩公益金持续助力东莞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其中,2023年和2024年,东莞福彩公益金分别支出635.11万元、334.84万元,为社工服务注入持续动能,将专业社工的精准服务,转化为扶危济困的温暖力量。
社会工作者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社会救助、社区矫正、乡村振兴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东莞社会工作事业持续发展,这背后离不开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为协助解决民政服务对象实际问题和困难,提升服务对象能力,增强服务对象幸福感,东莞市民政局按照相关标准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其中,2024年共支出社工服务项目经费334.84万元,并由福彩公益金承担,涉及“阳光童行,护航青春”儿童青少年服务项目、“爱在人间,情暖夕阳”关爱长者服务项目、“帮扶站内流浪乞讨人员”服务项目、“帮扶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服务项目、“哀伤辅导”服务项目等多个社工服务项目。
此外,2023年共支出社工服务项目经费635.11万元,同样由福彩公益金承担。也就是说,2023年和2024年,东莞福彩公益金共支出969.95万元购买社工服务,将“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化作微风细雨的日常关怀。
2024年12月的一天,麦小姐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东莞市殡仪馆,处理父亲去世后的相关事宜。麦小姐的父亲生前是一名尽职尽责的警察,非常喜欢打羽毛球。
在父亲的火化仪式完成之后,麦小姐在殡仪馆的休息区无意间瞥见了哀伤辅导社工张贴的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印着“思念熊”的字样。这个温馨的活动立刻吸引了麦小姐的注意,她主动联系社工,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愿望——希望将父亲留下的衣物制作成一只“思念熊”。
社工魏淑敏回忆称,收到麦小姐的委托后,项目社工团队立刻与她进行了详尽的交流。麦小姐提出,自己从小经常和父亲一起打羽毛球,希望定制的“思念熊”可以融入羽毛球的元素。
社工团队几经商议,确定了最终的设计方案。在“思念熊”的制作过程中,社工不仅将羽毛球的元素融入玩偶的设计中,还选取了逝者生前最喜爱穿的衬衫作为“思念熊”的主体。
“通过这种方式,逝者的衣物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成为一个可以拥抱和思念的实体,帮助麦小姐在情感上得到慰藉和缅怀。”魏淑敏说。
2025年1月,“思念熊”制作完成,并顺利交到麦小姐的手中。当麦小姐小心翼翼地捧起这个承载着她与已故父亲珍贵记忆的玩偶时,内心十分感动。她还跟社工分享了自己与父亲之间那些温馨又珍贵的回忆。
后来,麦小姐给社工发送了一条长长的感谢短信:“至亲离世,我们的世界仿佛崩塌了,每一个夜晚都沉浸在无尽的思念和泪水之中”“这只熊,它不仅仅是一个玩偶,而是我们与至亲之间情感连接的桥梁,是那份无法割舍的亲情延续。这份温暖与安心,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思念熊·换一种方式拥抱你”——以创意载体搭建生死情感桥梁的哀伤辅导案例是东莞“哀伤辅导”服务项目的实施内容之一。“哀伤辅导”服务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是丧亲群众,社工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为逝者家属提供哀伤辅导和情感支持等服务,陪伴他们走过人生低谷,顺利度过哀伤期。
具体而言,社工在服务介入初期,精准解答家属在治丧流程中的各类疑问;同时,通过细致沟通敏锐捕捉家属潜在需求,为后续服务打下基础。进入核心服务阶段,社工以“全程陪伴”为核心,全方位协助家属办理火化业务手续、统筹告别仪式流程、跟进送殡火化、领取逝者骨灰等。通过流程性事务的实操协助,切实减轻家属在特殊时期的事务负担与无助感,同时在陪伴中传递共情关怀,缓解其哀伤情绪。
据统计,2024年10月25日—2025年10月24日,该项目累计为丧亲家属提供咨询服务822次,深化发展个案服务40个,服务总人次达5285人,以专业陪伴为丧亲家属筑牢哀伤疗愈的“温暖防线”。
“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在东莞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之下,哀伤辅导社工们用爱和陪伴帮助众多丧亲家属走过人生至暗时刻,逐光而行。
2024年1月22日,东莞气温骤降、寒风凛冽;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了“寒冬送温暖”的街面救助巡查行动。工作人员在街面巡查时,发现一名拄着双拐、衣衫单薄的流浪人员——阿炜(化名)。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了厚厚的棉服外套,并成功劝导他进站避寒。1月30日,气温回升,在救助站暂住8天后,阿炜自行离站。
没想到,当天傍晚,阿炜又主动回到救助站求助。因临近春节,考虑到他外出务工困难且不愿返乡,救助站再次接收他入站,并耐心给予生活照料。自此,阿炜频繁前去救助站求助。经广东省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其先后共前往东莞市救助管理站求助35次,街面救助23次。
社工多次耐心与阿炜沟通,并给予心理辅导和支持,鼓励他要自立自强。后来,救助站了解到,阿炜早年因结婚将户籍从广西河池迁到广东揭阳,后因为身体残疾等原因离婚,目前在揭阳属于空挂户;而其原籍老家父母均已离世,且没有兄弟姐妹。
救助站工作人员与揭阳市救助管理站进行沟通,对方表示可以协调当地为阿炜申请办理相关补助。经过多次劝导,阿炜同意在身份证办理完毕后返回户籍地继续办理残疾认定和其他补助。
2025年1月1日,45岁的阿炜终于乘车返回揭阳。返乡前,他对救助站和社工表示了深深的感谢。后来,救助站对阿炜进行了回访;他表示,正在办理低保补助和残疾人证,“一切安好,已回归正常生活。”
东莞市“帮扶救助流浪人员”社工服务项目,依托专业社会工作力量,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工作模式,协同全市救助资源,为街面流浪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据了解,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服务,节假日加强巡查力度,重点地区重点巡查,每2个月在各镇街至少巡查一次。2024年,项目共救助街面流浪人员4814人次,派发食物3255份、衣物290份,联合医院、志愿者、站内寻亲服务组以及其他力量核实流浪人员身份434人,劝导流浪人员入站接受救助或者到医院接受救治168人次,联系流浪人员亲属来莞接领返乡55人,妥善处置街面舆情49起。
这些暖心的数据背后,是东莞市救助管理站和福彩公益金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提供栖身之处、助力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守护生命尊严的努力。
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回忆称,初见小艾时,他不搭理人,充满紧张和拘谨感,只是静静地呆在角落里。由于每天都要服药,小艾经常感觉恶心、腹痛。此外,小艾的识字能力很差,也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
经过评估后,社工整合中心资源和专业力量联合跟进。一方面,由固定心理咨询师每月2次开展沙盘、绘画等心理干预和治疗,帮助小艾建构内心的安全感,抒发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护理员每天接送小艾到院内教育区接受系统教育,提升小艾的文化知识水平。此外,社工通过性教育小组活动的工作手法,不仅让小艾学习性知识,同时也提升他的社交能力等。
社工服务成效显著。目前,小艾可以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而且还喜欢上画画。平时,小艾还会做些叠被子、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告别曾经的沉默寡言,现在的小艾学会了主动热情地和别人打招呼,在学校也结识了好朋友,上课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甚至经常暖心地为护理员捶背。
随着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小艾变得越来越自信阳光。有一次,他骄傲地对心理咨询师说:“我长得很好看,画画也不错。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医治很多病人!”小艾的转变让大家颇为欣慰。
小艾是“阳光童行,护航青春”儿童青少年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之一。该项目主要针对东莞市社会福利中心未成年人,协助他们提高个人能力、发展个人潜能、建立支持网络、促进个人成长,同时开展节假日、兴趣类及认知类系列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丰富他们的日常及文娱生活,提高就业和融入社会能力。
2025年以来,项目共已跟进儿童个案118个,组织各类型小组服务27个、162节,开展社区活动71场,心理关爱辅导485人次。
此外,项目人员还积极参与东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服务、流动及困境儿童服务中,协助做好儿童关爱服务,对特殊困境儿童个案进行定期的指导跟进,保障儿童的权益。
目前,东莞的社工服务已覆盖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而东莞福彩公益金如同涓涓细流,持续汇入基层社工服务的沃土,使社工服务成为传递社会温情的重要纽带,从而织密民生保障网;同时,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理念落地生根。